카테고리 없음

임진기록

자라가슴 2012. 3. 18. 10:36

  임진기록
壬辰記錄 上
司評金彥勖所送陣奇
司評金彥勖所送陣奇
將軍. 今月初二日定別將 崔岡 安信甲等十三人. 各率自募哨探一當百精銳騎兵. 或百餘人或五六十人. 秘密約束後. 自山陰縣. 先爲發送. 將軍則卽日稱病不出. 只與安典籍及彦勖終日對坐于換□亭房中. 苦待日沒. 是夜半. 將軍□而出. 不知去處. 從間道. 以單騎由小路□□宜寧鼎津. 宜寧諸將但見□□□陣兵儀而過也. 不知將軍出沒□一軍在前在後. 如鶻之飄忽雲中. 一軍□人亦不知將軍已能追到來在軍中也. 初三日. 早抵咸安十里許南山里. 占得

<1>

高峯上. 頃刻爲棘柵結陣. 分遣別將設伏險處. 或令候望. 將軍則挺刃獨去. 惟意所向. 而遍歷山川形勢. 五日. 所謂崔㟠者. 遇賊數百人於固城. 以其卒四十餘人. 追奔突擊. 則賊乃解潰. 斬得四級. 射殺射中. 幾至九十餘人. 初七日. 將軍爲先鋒. 領精騎百餘. 直入昌原城外五里許. 踰入賊之常時候望之所. 賊徒不知其數. 張白旗而出見者. 皆曰. 如年前晉州了賊來之勢也. 將軍拒當數百里之間. 伏兵倭四五人. 來逼我軍. 相距一里許. 林間揮劍而已. 俄而不知去處. 將軍欲一試之. 而衆寡殊絶. 難以相敵. 若失於初擧. 則終誤大事. 一軍諸將. 爭相力止之. 未決之

<2>

間. 日且沒矣. 勢不得已. 揮霍長劍. 先令一軍回旋. 將軍則捍後從容出來. 賊頓無來犯之意. 將軍還陣以爲. 明日賊必出來. 又令□□勇士潛入探知. 則賊陣寂然無□□至昌原城外. 則夜間只數處□□六數炬火光而已. 衆賊則悉入于熊川 金海等窟穴云爾. 將軍知賊不復出來. 將欲率大軍擧大事. 遂引軍而出. 大槪賊情則已知矣. 將軍單騎來見宜寧諸將及僧大將惟靜. 爲一夜話. 將軍九日還山陰本陣. 十日曉. 以元帥之命馳往. 令別將 崔㟠 安信甲 金允明 洪胤張等. 各率其精銳合三百餘卒. 仍其前日伏兵處. 而把截賊路要衝. 崔㟠八日遇賊得捷. 射

<3>

殺三十餘人斬一級. 苦待大軍還集. 多積糧料然後. 大張聲威. 而前進之事. 一軍已爲定策矣. 彦勖則與崔琦準長在山陰. 或調兵調糧. 或以繼運繼援. 而所悶者. 湖糧不至故. 湖軍未易召聚也. 長城 光州 潭陽後運之糧. 自昨日始見一端來脈. 傾喜之所幸. 本道新都事 鄭忠信來在此邑. 見將軍風度及一陣儀容. 不勝嘆服. 謂將有爲. 凡百措辦. 盡心力而爲之. 令右道稍完. 各官所在糧械. 不暇□□□監司而先自調出. 旬日內. 得本□□□弓矢數百餘部. 且以山陰 縣監金□爲差使員. 令專掌此軍中大小事. 金也□可人也. 協力同事. 無有餘力. 以此三千餘卒.

<4>

近日得不至乏食之患矣. 未知此後繼之者誰耶. 本道巡察今明到此縣云. 巡察亦豈無別樣措置之事耶. 將軍明日還本陣. 則不日調大軍而發. 繼運之事. 專在四邑倅曁僉左右措置如何矣. 更願劃分致力. 毋有後悔. 千萬至仰至仰. 大軍調發後. 則欲結陣於晉州形便之地. 取糧道於求禮或光陽等地. 所以然者. 劉摠兵在南原. 我國諸將在宜寧. 而只晉州一路空虛. 賊鋒當衝之地. 甚爲可慮. 而保障湖南. 莫如遮截晉州 河東連陸之地故. 勢不得已. 爲此計也. 未知僉算以爲如何. 似聞廷論亦如此云. 尤不可不然也. 且剿賊期限. 不可以日月計. 亦不可以湖

<5>

嶺些少輸入之糧爲恃. 而漠然不爲之別策也. 百策無如屯田. 以此大軍爲屯田. 則兵食相資之利. 當自此始矣. 大陣旣定. 則欲於陣近之地. 或山或野. 大擧屯田□□而水田則耕種已晩. 似無乃矣□□可種種爲之. 湖南山郡種穀數□種及赤豆菉豆木麥等物. 報監司優數題送事. 左右商確處之. 且梁山 梁智容等. 煮鹽已至三四萬石云. 以此貿麥補軍資事. 荓可預措如何. 軍中所用食鹽. 則此道都事. 以南海 昆陽等官所在鹽百餘石. 爲先題給. 將亦繼之云. 不必虞也. 近日將軍擧措及一軍模樣. 大槪如此. 餘在高明遙度如何耳.

<6>


所謂崔㟠 安信甲. 乃安典籍所募人. 而一當百之絶士也. 爲此軍左右別將也.
(前缺)也. 議者曰. 朝鮮二百年恭順之效. 于斯驗矣. 我朝救援屬國之恩典. 自開國已來. 又豈多見者哉. 書生于斯役也. 忝參經略幕府. 乃代經略而作露布焉.
文曰. 伏以天討有罪. 聿興吊伐之師. 聖德好生. 不戮歸降之寇. 恩威竝至. 剿撫兼施. 箕國藉是瓦全. 邊陲從玆鞏固. 四夷仰服. 萬姓歡呼. 竊惟關白平秀吉者. 日本逆倭. 東南巨寇. 倚山海爲富. 挾諸島以稱強. 戕賊國主. 漸移源氏之宸祧. 茶毒朝鮮. 放犯天朝之屬國. 掠民財焚居室. 慘

<7>

酷深於九地. 擄王子發先塋. 仇冤不共戴天. 陳伸之報初傳. 方切隣封之儆. 朝鮮之告愈急. 更深門戶之虞. 是用殺伐以拯顚連. 誔擧安攘而定亂略. 事非獲己. 謀乃僉同. 臣媿非文武兼才. 叨承經略大任. 臨軒授鉞. 俾救民於水火之中. 分閫握機. 幸折衝於樽俎之外. 受命惶悚. 趨事腸乾. 發通津而出山海. 覽浩瀚之滄波. 歷遼陽而抵鳳城. 躋崔巍之高嶺. 因地而制宜. 設險而守要. 浚墻垣深溝塹. 雲屯霧密. 嚴熢燧謹坼堠. 礬布珠聯. 先爲內固之防. 旋擧東征之役. 乃渡鴨綠. 乃營朝鮮. 神武播揚. 天威丕振. 鷹鸇鵬鶚. 先雲氣而度斗南. 貔虎熊羆. 挾風威而踰嶺表.

<8>

鐵騎雲馳. 見旌旗之蔽野. 步兵虎奔. 聞刀劍之崢嶸. 揮金戈止白日威信昭而士心奮擊鼉鼓轟雷霆. 賞罰公而號令以明. 列爲八陣. 分布三軍. 配天地而合風雲. 翔鳥鮀而變龍虎. 中協握奇而左右爲之羽翼. 中軍總攝而前後爲之奮騰. 摩天嶺之群峯嶙岣. 潑三江之巨浪汹湧. 黑松林之森陰. 當白晝而如晦. 杜丹峯之矗峙. 聚積雪而如銀. 鳥道懸截. 猿猱仰而生悲. 樹木蒙密. 蠛蟻過而猶礙. 蠢彼賊倭. 肆焉負固. 築木石爲樓櫓. 穿土穴爲窟窠. 夜則突衝. 晝則拒戰. 矢鏑雨下. 鳥銃蝟飛. 誓我軍援登. 復懸重賞以勵激. 驅虎賁而咆哮. 馳龍⊙以蹴踏. 神鎗發而火雷□

<9>

□. 信砲擧而山嶽震搖. 彎滿月之烏號. 揮倚天之長戟. 疊破重關之險. 連拔堅守之城. 粉其骨而塗其胸. 剖其心而碎其首. 壯強就戮. 老弱奔逃. 若土崩而燼滅. 猶瓦解而氷消. 乘破竹之勢. 逐竄蒿之夷. 平壤立平. 開城亟下. 餘孼如蟻螘之聚. 擬迅掃於智異釜山. 賊黨若爝火之然. 期撲滅於臨津漢水. 率督大師. 進逼城下. 逐鯨鯢於涸海. 困虎兕於押中. 頃刻偸生. 須臾延命. 因駐我師而設備. 欲致彼賊而就擒. 某等 원주 領精兵而直前. 截戰碧蹄之勁賊. 某等 원주 率驍騎以力戰. 奮剿龍山之先鋒. 某等 원주 潛統步卒. 夜侵果川. 伏奇設險. 以邀其歸路. 某等 원주 翼帶苗兵. 晝登北嶽.

<10>

遊揚上下. 以躡其後踪. 火器有轟雷毒龍. 觸之而阜咸流血. 異術有神將天兵. 遇之而首飛飛魂. 坐困王京. 無異釜魚之欲求活. 徘徊窮穴. 一似穽獸之望全生. 力彈勢孤. 輸誠效悃. 倭將某人等. 跪轅門而求款. 欲詣闕以稱臣. 細詰起兵緣由. 初無入犯天朝之意. 詳責拒敵過罪. 惟以不知天兵爲辭. 幾千里漁鹽繁衍之地. 願返輿圖. 數十種鵬題駃舌之民. 求通化域. 言甚懇切. 情甚悲哀. 臣某念王者以不殺爲威. 四夷以不治爲治. 暫爾頓兵江上. 還當許其自新. 移檄以諭酋長無不稽首稱仁. 行文. 以示. 諸倭無不仰天作頌. 於某月某日離王京. 於某月某日至海上.

<11>

狼奔獵逐. 望馬島以忙趨. 電掣星馳. 越漢江以飛渡. 追之境外. 驅之海中. 無事坑卒屠城. 效言七擒七縱. 恢復三千餘里. 收取二十餘城. 寬宥迫脅. 招撫流離. 從山谷而投城市者. 動以億計. 出巢穴以歸故土者. 奚啻萬人. 奉宣恩命. 咸得再生. 掃魑魅於炎荒. 息妖氛於瘴海. 某等載稽日本. 素號強倭. 復考朝鮮. 原多險隘. 唐太宗不能得志於高麗. 每患山川之險阻. 我列聖不能忘情於日本. 亦惟狡猂之難馴. 矧與越異國以提兵. 幸能因其險以取勝. 旣彰伐暴之大義. 又成懷遠之深仁. 功已過於唐宗. 業有光於列祖. 勘定之速. 連三年而克鬼方. 斬逐而還. 陋六月

<12>

之伐玁狁. 雪屬國之遺恨. 解斯民之倒懸. 朝野歡騰. 感仁義之竝用. 華夷傳頌. 信王覇之兼資. 是皆天威獨繼於宸衷. 廟算效乞於當宁. 臣某等曾無汗血之功. 獲奏經略之續. 外服倭夷. 永絶東南大患. 內全弱國. 聊爲東北維垣. 功成而告廟社. 仰答神靈. 開貢以通朝獻. 用昭大典. 新萬年之治化. 樂四海之淸寧. 臣無任踴躍慶抃之至. 謹露布以聞.

[출처 : 국사편찬위원회 한국사데이터베이스 http://db.history.g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