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贈通政大夫掌隷院判決事安公行錄 ( 贈通政大夫掌隷院判決事安公行錄 ) | | 公諱信甲字某。文成公晦軒先生十二代孫也。 安氏自文成以後。冠冤文行。世世相承。爲東方 望族。考諱慜官監察。妣全州崔氏。贈判書 雲 喆女。以嘉靖甲子。生公於茅谷舊第。公以忠賢
▣ 148 後裔。剛勇素著。薦授南宣傳。行草溪郡守。歲壬 辰夏倭寇猝至。先犯金海府。時監察公方有事 于府之甘露寺。公蒼黃奔往。直抵其寺。聞監察 公率緇徒赴府城。到立石江上。爲賊所圍。憤罵 以死已有日矣。公奔向立石道上。有立木書之 曰朝鮮忠臣安某死此。以戶牌懸木。以布帒掩 屍埋其側。公憤賊手所過。解其帒而收牌深藏。 負屍以歸。祔葬于八谷先隴。公志雪國恥復 父讎。出家僮募義士。橫行賊陣。椎鋒忘死。每擒賊。 則剮其體剖其頭。以售嘗膽之志。復讎一念
▣ 149 未嘗須臾忘也。丁酉倭再猘。公謂黃石山城爲 湖嶺要路。欲爲固守應變之計。前向山陰縣。部 分未定。値倭大至。賊勢鴟張。我之弓矢且盡。公 知事無可爲。顧謂幕屬曰雪恥報讎。是吾日夜 腐心者。而志願未伸。事乃大謬。天也柰何。寧自 決之爲快耳。因被甲杖劒而自投於換鵝亭下 深潭。嗚呼烈哉。公弟護軍公返葬于監察公墓 下。朝廷褒公之忠。命旌表其門。贈通政 大夫掌隷院判決事。自上有求忠臣必於孝 子之門之敎。咸州誌曰人稱公膽大於身。遮截
▣ 150 東南。一方賴之。中興誌曰態川戰。崔堈進兵攻 之。李達安信甲爲左右翼以應之。山西錄曰當 時驍將有二人焉。一則安信甲。一則鄭起龍。觀 此可以知公忠孝膽略之槩矣。太史氏必大書。 又何庸贅也。公無嗣。以護軍公之后。世修其祀 事云。 |
|
|